央视众名嘴同框,朱军带妻子秀恩爱,你还能认出谁?
165评[导读]最近一个世纪以来,大量白银从欧洲流入中国,中国物价显著提高。物价提高了,但官吏们的薪金仍是固定的,这就使他们的收入同应有的开支比例失调。
毕竟是天朝上国,连物价也总要领先世界:1793年(乾隆五十八年),来访的英国使团发现,大清国一些生活必需品,价格与英国差不多。英国特使马嘎尔尼(LordM acartney)的副使斯当东(Sir GeorgeStaunton),在其回忆录《英使谒见乾隆纪实》中说:
最近一个世纪以来,大量白银从欧洲流入中国,中国物价显著提高。物价提高了,但官吏们的薪金仍是固定的,这就使他们的收入同应有的开支比例失调。根据过去传教士的帐目看,过去物价比现在低得多。现在中国有些必需品的价格已同英国差不多了。
英国人的观察是准确的,大清帝国的物价的确是在这100年中大幅度地提高了。
根据经济史学家全汉升的统计,在全国最重要的粮食集散地苏州与扬州,每石“上米”的价格在康熙五十二年(1713)都是0 .99两,而到了乾隆五十一年(1786)分别是4 .3两和4 .80两,上涨了430%-480%!粮食价格的上涨,带动了物价的整体上涨。丝价从康熙四十三年(1704)的每担100两,涨到了乾隆五十八年(1793)的255两,到嘉庆四年(1799)达到了270两,也上涨了2倍。
对于物价上涨的原因,时人及后人多从粮食收成、人口增长进行分析,而斯当东却独出心裁地找到了白银过度流入的新角度。不幸的是,他的分析的确在理:被后世当作盛世标志的贸易入超,不仅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并无改善,相反倒是推动了物价的飙升。
在这个百年,无论是欧洲还是美洲,对华贸易都呈三角形。欧洲以英国为主,将工业品运往印度,再将印度棉花、鸦片运往中国,之后将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运往欧洲,三角对冲之后依然存在的巨大逆差,则直接用白银输往中国填补。美洲对华贸易则是另一种三角:美洲的产品运往欧洲销售,获取白银后运回美洲,再运到中国购买茶叶、丝绸等;或者,在欧洲获取白银后直接开到中国采购。
根据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资料,这家公司在1708-1757年的50年间,因贸易逆差而向中国运送了650万镑的白银,而在1776-1791年中又运送了367万镑的白银。在65年间仅英国东印度公司一家就输入了1017万镑,年均15.65万镑,折合63万银元。
如再加上来自其他欧洲国家及美国的逆差白银流入,根据美国汉学家、大清国海关高级干部马士在《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》中估算,从1700-1830年的130年内,仅广州一个口岸流入白银综述在9千万到1亿镑,年均77万镑、折合308万银元。
清代从开国到乾隆朝,货币的总趋势是“银贱钱贵”———制钱因含铜,民间往往不顾禁令,将其融化后制作铜器,谋取暴利。官价1两白银可兑换1000文制钱,但实际上只能兑换800文左右,制钱升值约20%左右。随着民间私铸铜钱日渐泛滥,逐渐拉低了钱价。到乾隆三十一年(1766),银价开始攀升,24年后(1790年)首次突破1000文大关,白银开始扬眉吐气。
在白银与制钱的供应同步激增后,天朝的物价自然起飞;而银贵钱贱的结果,又导致使用制钱的主力军———草根阶层,在购买力上更趋弱化,催化了贫富差距的扩大。草根阶层承受着诸如物价飞涨的盛世成本,自乾隆末期开始,各地群体性事件、甚至暴动层出不穷。当紫禁城以为堆积如山的白银足以托起国运时,银山却如同沙丘或者冰山一般并不可靠。
|
七月份这3个生肖运势大好,贵人助运财气涨,富贵拦不住!
如果蒙娜丽莎和梵高生活在现代,他们穿衣风格什么样?
波音757发动机改造的烧烤架,一小时可烤500个汉堡
废弃共享单车沦为垃圾15元一辆,国外公益团队买后捐给学生代步
武汉大叔雨中卖200斤小龙虾,众多美女吃货撑雨伞购买
无奇不有,看看这些人都在森林里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
小马宝莉友谊的魔力
小马国里的魔法表演
女孩们的友谊艾莲娜公主第1季
多练习多熟悉就能做到
公主排除万难蜕变女王闪电豹
闪电豹和同伴们的探险记
闪电豹和同伴们的探险记白羊座
今天对于一切的工作都是那么专心致志,隔一段时间就要起来走动一下,才能保证有更高的效率,期待已久的事件总算有了一个交代,虽然不是满分,但也算是好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