尺素寸心:民国广州书信解读
[摘要]寄自民国广州的信件,带着不少历史的信息。信封的书写到使用的章印,点滴中都是时代的细节。
1949年,国民党政府迁至广州,从这里寄出的信不少属国家机构信封
竹朋小学专门刻了章盖在信封上
从广州中央医院寄往美国的英文信
信封多数用毛笔撰写
当时广州的机构名称
这几封寄自民国广州的信件,带着不少历史的信息。
一是当时普及毛笔字,尽管也有钢笔,但儿童习字都是毛笔字,直到1949年时成人书信都沿用毛笔。这里的信多数用毛笔撰写。
二是保留了当时广州的机构名称。一些属于国家机构名也并不被“嫌弃”,甚至把编制也写进去,如中央党部组织部第四处、燕塘中央警官学校正科18期,也堂而皇之出现在信封上。
这封寄往美国纽约的信件,用的是广州中央医院(即今广东省人民医院)的信封,估计是在医院工作的外籍人员。
竹朋小学还专门刻了章盖在信封上,以示专用,比不上用铅印,但也属于一种创造。